压力表测量误差的产生多与
温度变化、安装方式、振动干扰及
校准周期相关,需针对性采取规避措施,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。
温度变化是最易被忽视的误差来源。压力表内部的弹簧管(核心测量元件)由金属制成,其弹性系数会随温度波动而变化:温度升高时,弹性系数降低,相同压力下弹簧管形变增大,导致示值偏高;温度降低时则相反。例如,在夏季露天管道使用普通压力表,若环境温度从 25℃升至 45℃,测量误差可能从 1.6 级允许的 ±1.6% 扩大至 ±3% 以上。规避此类误差需根据环境温度选择适配表型,如高温环境选用带温度补偿功能的压力表,或在压力表与管道间加装冷凝管(测量蒸汽时),将介质温度降至 50℃以下。
安装方式不当会直接影响测量精度。根据规范,压力表应垂直安装,若倾斜安装(如倾斜角度超过 15°),指针与表盘间的摩擦力会增大,导致指针迟滞或读数偏差。此外,安装位置若靠近阀门、弯头,介质流动产生的局部湍流会造成压力波动,使指针频繁摆动。正确的安装方式是:将压力表安装在管道直线段,远离阀门、弯头至少 3 倍管径的距离;若必须倾斜安装,需在表盘上标注倾斜角度,并在后续校准中修正误差。
振动干扰会导致指针 “跳针” 或机芯零件磨损。在泵、压缩机等振动源附近,普通压力表的指针会因振动无法稳定指示,长期使用还会导致游丝变形、齿轮啮合间隙增大。解决办法是选用充油耐震压力表,其内部填充的阻尼油(如甘油、硅油)可吸收振动能量,使指针平稳;若振动频率较高,还需在压力表与管道间加装减振接头,进一步削弱振动传递。
校准周期过长会导致误差累积。根据《计量法》要求,用于安全防护、贸易结算的压力表(如锅炉压力表、燃气表)需每 6 个月校准一次;普通工业用压力表可每 12 个月校准一次。若超过校准周期使用,弹簧管的弹性疲劳、机芯零件的磨损会使误差超过允许范围,可能导致生产事故。例如,未及时校准的锅炉压力表若示值偏低,可能导致实际压力超过安全阈值,引发爆炸风险。
通过控制温度影响、规范安装方式、削弱振动干扰及按时校准,可有效降低压力表的测量误差,保障数据可靠性。
